2012年11月24日星期六

西北政法大学“公民自治与合作计划”读书沙龙第三期遭遇封杀



(维权网信息员赵小明报道)201211月,西北政法大学正在大张旗鼓开展首届“大学生读书节”活动,谌红果副教授、博士随之发起了“公民自治与合作计划”读书沙龙活动,到1124,已经连续两周分别成功讨论穆勒《论自由》、达尔《论民主》,此举受到广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公民自治与合作计划”第三期读书沙龙原定今日(20121124星期六)举行,(时间:下午2:30,地点:西安外国语大学(北区)校宾馆二楼会议室,阅读著作:韦伯《学术与政治》),但是今天上午突遭西北政法大学校方封杀。

谌红果博士今天上午在微博上说:“刚接校方传达通知:1、读书会无论如何不能搞,所有教室、会议室、资料室都不许使用;2、通知相关老师不能参加;3、要求所有学生不得参加读书活动。”

对于西北政法大学校方的封杀,谌红果博士十分不解和气愤,他连续质问道:“原定1124的读书沙龙,正常理性的学术讨论活动,拟在政法进行,看来又遇到了阻力。所谓“公民自治与合作计划”,本只是读书讨论活动主题而已,读书活动完全公开透明、以教育学术为本,我希望校方告诉我:教师和学生在大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触犯了什么规定?如果禁止其进行,依据的什么理由?”

“我想敬问西北政法校领导:作为一名教师,和学生进行这样的读书交流活动犯了什么规条?学校的空闲教师、会议室、资料室不用于这种教学活动,用于什么?我作为教师有没有权利使用学术教学活动的地方?压制学生参与这种学术活动,应不应该?”

“上面的领导压到学校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又压到院里的领导,然后我便如实汇报读书活动的缘起,并说,如果认为以我的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的“公民自治与合作计划”的活动主题作为读书的名头不行,我不挂这个名就是了。但大学各种读书小组本是国内各高校一直有的常态,难道这都要阻止?层层压下来,大学呢?”

谌红果博士还表示:“原本确定本学期“计划”就是只读四期书,最后一期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一期读密尔《论自由》效果很好,西外王天定老师希望外院学生有所感受,故联系西外宾馆讨论达尔《论民主》,理性热烈,符合学术宗旨;没想到第三期准备读韦伯《学术与政治》,提前遭叫停。”

谌红果博士说:“作为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学术的普通老师和普通学者,我为堂堂政法大学的这种无视学术尊严的做法感到心痛。”

最后,谌红果表达了自己对此的基本立场,表示捍卫合法权利绝不退缩:“很多朋友主动为读书沙龙提供校外地点,我非常感动和感谢,但只能婉拒了,希望能够理解。读书沙龙的初衷和原则,就是大学内的正常师生学术交流活动。我之所以敢全程公开,欢迎各界参与,也是内心没鬼,单纯为营造积极健康、爱读书思考的社会风气。我坚持在校园举行不退缩,这是大学老师的权利和底线。”

最后,谌红果博士发表“关于读书会风波致我的学生”的公开信,详细对此事件予以说明,他在信的最后对他的学生写道:“下午就要读韦伯的《学术与政治》了,我坦然面对各种突发的情况和压力。风雨过后是彩虹,对生活总要有盼望。就让我们谨记韦伯的期待,做一个具有激情、责任感和判断力的人。我感恩你们一路的陪伴,愧疚于你们为我的各种担忧和付出。我没有别的能量,可以让你们更有钱,更有好的工作,更有地位,但我爱你们。”

对于西北政法大学校方粗暴干涉本校师生学术自由的行径,本网予以谴责。对此事件,本网将持续关注。


附录:

谌红果:关于读书会风波致我的学生

师门各位同学:

写这封可能有些直白的信,是想和你们坦诚廓清一些认识。关于这次读书会风波,非常感谢你们的关心。我理解你们的担忧,因为你们是我最亲近的人。但作为和我这么多年的学生,作为了解我的积极自我反思及追求生命长进之风格的朋友,我希望你们任何时候,都无需怀疑我对学术的纯粹坚守,无需怀疑我对每个个体人格独立尊严的捍卫。这是我的一贯风格,也是我每次无奈抗争的唯一动机。也是基于这一坚守,我才为大学精神之沦丧而痛心,为社会缺乏理性宽容精神的暴戾风气而忧虑。同样,也是基于这一坚守,我从来反对一切以别人(尤其是以学生为手段)的做法,更愤怒于强权对于对于学生的自主活动和独立思考的蛮横压制。

然而,作为学生,你们必须知道,哪些事情是原则问题,不容妥协。你们也有必要知道,人格的独立、自由和尊严是值得坚守的,尽管这种坚守会付出一些代价。但出于自主自愿的选择判断,出于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出于守护正义和良知的坦荡胸怀,压制会让我们更加坚定和成熟,许多恐惧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刚才,我在人人网上看到了荣静的回复,得知你们私下的商谈和永亮等的建议,比如读书会能否改到校外AA制之类,但这事我早在微博上已有公开回应,姑且摘录如下:“很多朋友主动为读书沙龙提供校外地点,我非常感动和感谢,但只能婉拒了,希望能够理解。读书沙龙的初衷和原则,就是大学内的正常师生学术交流活动。我之所以敢全程公开,欢迎各界参与,也是内心没鬼,单纯为营造积极健康、爱读书思考的社会风气。我坚持在校园举行不退缩,这是大学老师的权利和底线。”你们也清楚,这学期读书会的初衷,原本就从未打算在大学校园外进行,读书活动虽有推动公共理性和公民教育并扩大影响的想法,但参与主体就是学生,我的定位也从来都是以学术为本的。更何况,在此事目前受到极大关注、甚至有人动辄想往政治上靠的情况下,我们更不可能把读书会放在校外进行,否则性质就完全变了。我不怕别人的污名化,但我害怕自己做事违背学术自由的伦理。

不过我还是想对读书沙龙以及我的学术坚守再多说两句。其实,衡量一个活动是否遵循学术原则,就看我们围绕书本的讨论,是不是在自我启蒙自我教育的同时,也坚持基本的学术的话语和传统,并且坚持平等自由的批判和交流。对此我一向问心无愧,并且从讨论的学术深度而言,每次读书会都在进步。想想我们以前读《约伯记》、读《论语》,读不同的书,不也常常充满争论?那时的学术含量显然比不上今天。

当然,除了这种读书活动本身外,关于对学术自由的维护,还有更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想想当年四川灾区调研回来,怀着善良愿望想做个汇报会,都遇到巨大拦阻。想想我这些年请学者做公开报告受到的那些巨大压力,所以,我们在自我省察的同时,在怀疑是不是坚守学术的同时,为什么又不能稍加思考和面对,真正想扰乱学术风气的,真正反对学术、压制思想的,真正想在纯正学术中掺杂各种私利和政治杂质的,到底是谁?难道是我们自己?

我不知道说了这么多,你们是否理解。在今天的中国,作为法学和社会科学的学术,从来不是风花雪月和自娱自乐。如果没有基本的公共关怀,如果不了解这个时代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趋势,如果不在面对“愚陋不堪”的现实中提炼出具有学术意义的问题,那做出来的学术一定是虚假的、毫无意义的。尽管师门大部门同学今后不会以学术为业,但我希望你们能清楚学术到底是什么,学术的意义何在,你们也要理解在中国,只要你想真正做些有益社会的事,就一定会有阻力,但不能因为有阻力,就不去身体力行拓宽自由的边界。这是我作为学者和公民的本分所在。

一切以学生为重。我也早已在微博声明,学生作为成熟公民,自己想清楚再参与下午的读书会。我没有权利替你们做出决定,我没有权利鼓动你们,也没有权利拒绝你们。不过,我说过了,如果有谁因为此事给自愿参与的学生使阴招、穿小鞋,我将毫不犹豫地予以揭露、批判和反击。一个人行得正,心中有光明,还担心什么?

这些年,为了国家和社会,为了大学精神,为了学术底线,我身体力行做过一些具有公共性的努力,我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是一个学者和教师的基本责任感所在。如果大家都明哲保身,不有所呼吁和行动,哪还有什么大学?让一批批学生的青春四年被奴化的教育摧残,是不是最为伤天害理的事情?尽管如此,我必须再度表明,我无意于追逐名利,不热衷政治,更不喜做官掌权。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普通的副教授,普通的公民,一辈子如此。在观察社会、对抗不公、艰难付出的过程中,我在思考这个时代的问题,我平生最大愿望也就是带着这些问题,回到书斋,回到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的思考高度那里,做出无愧良心的学术探索,留下一两本拿得出手的学术著作。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你们应该了解我,我对现实政治其实并不关心,我更关心这个民族如何在理性宽容和爱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政治成熟的民族。但是,比关心民族未来更重要的,我更大的关心则是根本的人性,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个体的幸福。所以,在现实中,我希望你们都像像路德说的,做好日常的工,珍惜并善加经营自己的幸福,关爱你身边的人。最终的最终,我的国不在地上,而在天上,我以永恒的眼光来看待短暂如浮云般的、寄居的人生。

下午就要读韦伯的《学术与政治》了,我坦然面对各种突发的情况和压力。风雨过后是彩虹,对生活总要有盼望。就让我们谨记韦伯的期待,做一个具有激情、责任感和判断力的人。我感恩你们一路的陪伴,愧疚于你们为我的各种担忧和付出。我没有别的能量,可以让你们更有钱,更有好的工作,更有地位,但我爱你们。

洪果在下午读书会前,匆匆。
20121124周六上午

此信致(因时间紧,名字可能有所遗漏,请见谅):

黄兴超、陈洁、申文、吴翔、沙尘兴嘉、荣静、陆晓昱、宋泓宜、刘熊擎天、岳媛、高鹏、田翠、尚剑、米粒、韩辰子、张琳琳、周英、肖惠娜、宋健、王小伟、王永亮、杨扬、赵晓阳、刘少杰、于鹏、陈金鼎、赵睿光、曹皖、田晨、吴龙珍、崔映西、万旭、李增强、邓龙阔